行业动态
煤制油发展应走能源补充路线 |
发布时间:2009/11/30 17:07:54 浏览次数: 次 来源: |
我国是一个煤多、油少、甲烷资源不丰富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石油产品总体供应形势日趋紧张,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对国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影响着我国资源和经济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煤制油应走什么样的发展路线?11月25日,记者采访了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高工唐宏青。他认为,目前中国煤制油的发展应该走能源补充路线。
唐宏青说,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自己的原油不够,外购原油有困难,西方国家在设法阻止我国买油。因此,我国需要煤制油技术作为一种补充。但同时中国应该与世界同步,使用油气资源丰富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尽管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困难很大,但是我们应该做出不懈的努力,力争多进口一些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现阶段不应该盲目地大量开采煤资源。”唐宏青说。
唐宏青认为,用合成油工业适当地补充石油缺口,利用我国煤资源比石油资源丰富的客观条件,适当地以煤来替代石油是合理的。可以将煤制油定位在以合成油技术建设的煤制油工厂,这符合国家目前的能源战略。
“最近,我国首个费托合成煤制油示范装置——伊泰集团煤制油公司的16万吨费托合成油装置,创造了稳定运行2000小时以上的记录,已生产出1.6万吨油品,产品柴油和石脑油的质量指标超过国标。就目前工业规模较小情况下生产的产品价格,企业可以做到盈利。该装置取得浆态床反应器放大228倍后运行平稳、产品脱除催化剂微粒效率高等显著成绩,奠定了建设单套年产油品90万~100万吨能力的坚实基础。费托合成油年产16万吨的煤制合成油示范装置已经达到建设目标,标志着F-T合成柴油技术在中国逐步走向成熟。”唐宏青说。
唐宏青介绍,近来,针对国内褐煤数量比较多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先将褐煤低温焦化,得到焦油进行加氢得到油品,将剩下半焦进行适当气化,得到合成气,再加工得到油品,两者勾兑得到更理想油品的分级液化技术。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煤制油生产,提高煤制油的效率。这一技术有可能实现煤制油的能量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是一条有希望的崭新的煤制油工业路线,将对我国的煤制油工业产生重大的影响。期望我们的科研队伍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历史性地完成我国自己的煤制油知识产权。当然实现起来困难不少,主要是半焦气化的技术还要有一个突破,整个流程组合上要有合理的配合。”他说。
唐宏青介绍,目前这一技术正在实施。该技术项目总投资约2.3亿元,以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在煤炭分级液化专利技术为依托,建设一套大型中间试验装置,使煤炭分级液化技术从实验室小试成功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关键中间环节。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底竣工。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
[上一篇]:正确认知燃料甲醇的“毒性” |
[下一篇]:推广煤化新燃料化解产能的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