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行业动态欢迎光临西北化工院网站!
行业动态
中国能源战略更进取
发布时间:2010/2/6 8:17:19  浏览次数: 次  来源:
中国日前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国务院总理担任主任,常务副总理担任副主任,成员单位涵盖二十多个部委,既有央行、银监会、商务部等金融商务部门,亦包括国家安全部、外交部等强力外事部门,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军总参谋部常务副总长章沁生也名列其中。国家能源委的成立,标志中国能源战略的重大调整。
    成立国家能源委已酝酿多时,今次千呼万唤终于出台,没想到规格如此之高,连军方也有份,故消息一经公布,西方媒体纷纷猜测中国能源战略将更加进取、强硬。
    能源是一国经济血脉,也是政治博弈工具。以美国为例,其军事力量全球布局,就是围绕保能源供应这一基调进行:哪里有能源就插足哪里;哪里是能源交通要道就部署在哪里。可以说,目前大部分能源生产与交通运输都在美军监控之下,这也是美国霸权的支柱。
    油源国多政局不稳
    中国的能源政策过去一直立足于自给自足,但随着经济发展,能源供应已入不敷出,向外拓展势所必然。特别是金融海啸后,中国凭强大的外汇储备四处出击,在拉美、中东、非洲和中亚频频进行战略并购,以贷款换能源,纸上的合同油气大有斩获。
    但对中国来说,如何将这些纸上的油气资源变成持续不断的能源供应,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体系,将是非常巨大的挑战。前不久,中石油与澳洲一项四百多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失效,这对正在积极寻找油气资源的中国而言并非好消息。
    中国的能源安全主要建基于两点:一是能够买得到,二是能够运得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国目前的石油供应主要来自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和拉美是重点开发市场。与欧美相比,中国的油源国大多政局不稳或者治安不靖,面临很多威胁。比如非洲苏丹是中国能源供应的战略支点,中国在该国投下上百亿美元,但西方国家心生忌妒,一直以人权问题为借口逼迫中国退出,还为此生出杯葛京奥的闹剧;再比如伊朗,中国在当地有巨大的石油利益,但美国以伊朗搞核武为由,拉中国对伊经济制裁,实际上是逼迫中国退出伊朗石油市场。
    油气运输乏安全感
    至于油气资源运输问题,中国目前更是没有安全感。除了与俄罗斯、中亚的输油管道摆脱美国控制,无论是从中东、非洲还是拉美到中国,油气运输海路悉数掌握在美国手中,美国只要在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等关节点一卡,中国油气供应就会中断,经济恐怕就要崩溃。
    国家能源委的成立,目的是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体系,但这牵扯财力问题,还牵涉到外交方针以及军事战略的调整,中国势必要比以往更加强硬和进取。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新材料点燃低碳经济未来
[下一篇]:石油石化业将迎来四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