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两会行业观察丨科技创新篇 |
发布时间:2023/3/10 11:41:14 浏览次数: 次 来源:本站 |
石化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一极,而制造业则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会期间,来自能源化工行业及科技界的代表委员们再次将讨论的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带来多项建议! 加快推进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 不少代表将创新的目光聚焦于新能源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关注氢燃料电池的发展。他表示,当前,国内外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处于同一发展阶段,这是我国在相关领域进行赶超的机遇,而示范应用是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新产品集聚成新产业的最佳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关注新能储能产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他提出,要加快建立“新能源+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储能设施准入标准,确保安全可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也高度关注新型储能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他认为,为推动规划目标高质量落地,当前迫切需要在健全新型储能政策体系、突破并形成核心技术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等环节加快集中攻关重大共性问题,尽快培育形成成熟的新型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与集成技术。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莫鼎革建议,集中技术攻关力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步伐。相关部门要积极搭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平台,打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壁垒,统一攻关目标,推动科研力量、科研人才等集聚到龙头企业或龙头企业所在区域内,集中力量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更大突破。建议各级政府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实施资源要素制订差别化扶持政策,对优结构、补短板的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在建设用地、能源消费总量、环境排放指标、人才政策、建设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和资源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焊接实训站电焊工技师张振连关注到部分产业、行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偏弱的问题,为此他建议,精准定位薄弱环节,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持续强化顶层设计,集中各方优势资源,提高创新研发能力,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科技安全、经济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提出,加大装备制造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力度;优化关键设备、重要原材料国产化应用环境;加强装备制造业国际产业链合作等3项建议。 热议民营经济在创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今年两会上,总书记对民营企业提出了“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殷切嘱托。 针对民营企业在创新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代表委员们也展开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辽宁省工商联主席赵延庆表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高。民营企业要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素质,注重自主创新,不断跟踪国际前沿,积极和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民营企业不仅是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更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但科技创新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营企业投资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同时提高资本市场对创新的包容度。两者相叠加,会产生放大效应的化学反应,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贡献。 深化科研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在科研创新的体制机制方面,也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好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代表、党委书记王百森关注到,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中参与度还不高,尚未能有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中央企业牵头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支持力度。围绕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支持中国石化等中央企业牵头组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实现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自主可控。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副校长傅声雷将目光聚焦于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他提出,应该引导不同科研机构在不同层次上合理竞争资源,避免趋同发展。基金组织应逐步建立层次完善的资助体系,对应不同科研机构的定位而设置不同性质的科研项目。(来源:中化新网)
|
![]() ![]() |
[上一篇]:产学研大家谈④ |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 |
[下一篇]:2023两会行业观察丨碳达峰·碳中和篇 |